信息索引號 | 014041997/2017-00036 | 生成日期 | 2017-08-01 | 公開日期 | 2017-08-01 |
文件編號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發布機構 | 江陰市農林局 | |
公開形式 |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社會 |
有效期 | 長期 | 公開程序 |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 體裁 | 其他 |
主題(一級) | 農業、林業、水利 | 主題(二級) | 農業、畜牧業、漁業 | 關鍵詞 | 規劃,農村,農民,農副產品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 堅持穩中求進 聚力創新創優 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
今年以來,江陰農林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創新驅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經濟呈現穩中向優、穩中向新、穩中向綠的發展態勢,農業新動能加快成長。上半年,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38.3億元,同比增0.7%,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例達86%,高效農業比重達63.5%。
一是農業生產穩中向優。小麥種植面積13.7萬畝,平均畝產260.8公斤,質優價增,畝均效益同比增收285.9元;油菜種植面積1.3萬畝,平均畝產155公斤,比去年增產8%;出欄生豬12.4萬頭,出棚家禽169萬羽,奶牛存欄3023頭;水產養殖面積5.8萬畝,高效設施漁業面積占比27.2%,總產量2.69萬噸;果品面積5.04萬畝,產量0.66萬噸,蔬菜生產面積8.38萬畝,產量18.25萬噸,食用菌栽培面積10萬平方米,鮮品總產量300噸,葉菜自給供應率達80%以上。
二是項目建設加速推進。以農業園區為平臺,繼續推進2016年度申報成功的海陸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雙涇興農葡萄專業合作社以及飛宇、得漁、霞客耕耘園農業專業合作社5個省級園藝作物標準園建設,計劃10月份向無錫農委申請驗收;故鄉情、神宇果品專業合作社2家單位申報成功2017年度省級園藝標準園創建;鵬程農業科技公司成功申報2017年度省級蔬菜全產業鏈示范園區;繼續實施華士華西、顧山東岐、徐霞客北渚、青陽小橋、南閘謝南、祝塘聯業、長涇永業、周莊長南等8個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千畝示范片建設;在設施用地、銀行貸款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推動以色列都市農業、華西稻米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江陰兄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2013年度《美國鰣魚工廠化養殖生產基礎設施改造》、祝塘孔氏家庭農場2015年《優質青蝦養殖基地建設》、臨港申興家庭農場2015年《優質蟹苗培育基地建設》三個省級高效設施漁業項目驗收。
三是產業融合深度發展。深化農業產業融合,1月份相繼啟動牧野鮮生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點項目申報、推進南閘街道觀西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村項目建設。全市經工商登記注冊家庭農場204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730家,入社農戶15萬戶,占全市農戶數的80%以上,申報87家農民合作社進入省合作社名錄;全市23家無錫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70.4億元,同比增長8%。推動“創意農園”、“特色小鎮”加快發展,整合全市鄉村、農莊、田園等主要農業休閑資源推出系列農事節慶活動,1月份舉辦了“葉飛園藝國際燈光節”,4月份舉辦了“相思紅豆桃花節”,承辦了“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無錫市2017“回味鄉愁鄉村行”農業休閑旅游系列活動,5月份舉辦了“華西村櫻桃采摘節”,6月份舉辦了“食尚江陰—我是廚神”江陰農家樂鄉宴大賽,7月份舉辦了2017江陰璜土第十屆葡萄文化節。組織山水江南藥用植物園、葉飛園藝場、故鄉情葡萄園、獅山湖生態園4家單位申報省級“主題創意農園”,支持推動璜土鎮爭創省級“農業特色小鎮-璜土葡萄風情小鎮”。
四是科技惠農成效明顯。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全市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率達到98%以上。與中國電信江陰分公司簽訂“智慧農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展開農業信息化建設合作。上半年,組織農村科教人才培訓3期,培訓人員120人次,完成農業職業技能培訓752人,完成年度任務54%;持續推進魚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和池塘工業化養殖技術,漁稻共作面積達533畝,池塘工廠化養殖推廣9個養殖場66個流水槽8053平方米;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5家,引進新品種35個、新技術20項、新模式18項,完成農業科技成果鑒定7項。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暨農林科技下鄉宣傳活動”,發放《購買農資提醒卡》、《禁限用農藥、獸藥清單》等各類宣傳資料3500余份,展銷放心農資產品300多公斤。
五是農業綠色轉型加快。以農業“263”專項行動為契機,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至6月底已關停整治小散養殖場1046家;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三大”行動,推廣應用“秸稈還田+配方肥+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模式,推動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監測與修復,上半年建立耕地質量提升核心示范區10個,完成產地重金屬污染防治省控監測點核定50個,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到位率100%,秸稈綜合利用率96%,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62%;有序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上半年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3次,巡查農資經營企業119家次,監測農產品5249批次,新增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6個;積極組織“三品”認證申報,已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50個,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10個,占總產量比例40%以上;扎實推進省級國土綠化“三化”示范縣創建,完成造林綠化2660畝及13個省級村莊綠化創建。
六是服務效能持續提升。高標準承辦省海洋與漁業局現代漁業建設考察、上海農委“菜籃子”基地工程建設調研、無錫“三化”工作會議、無錫農業系統“263”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等會務活動。積極推進農業保險,上半年,新開政策性苗木種植保險和稻麥附加保險、農險貸、農耕樂等商業性涉農金融產品,完成農業保費收入277.5萬元,賠付275.9萬元,“江陰農保”網站和農保APP開通運行;嚴密組織H7N9型禽流感防控,動物防疫免疫密度、消毒面均達100%,監督無害化處理生豬7006頭;嚴格依法行政,出動執法人員388人次,查處各類違法行為35起,其中立案查處22起,教育整改13起;編報農林行政權力清單,完成《種子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自由裁量權制定。
七是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牢牢把握“親”“清”政商關系,嚴格按照“五個要”要求從嚴管理干部,積極推進“兩個責任”落地生根,“連心富民、聯企強市”大走訪活動成效明顯。至目前,全局黨員干部參與大走訪420余人次,走訪農戶和社區家庭46戶,走訪企業14家,收集到各類問題及意見建議80個,通過本級和上報協調處理已全部辦結。不斷強化自身建設,修訂農林局2017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及五張“責任清單”,與局屬事業單位黨支部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扎實組織“5.10”思廉日主題教學、“農林空中熱線”等活動,黨風政風行風持續向上向好。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上半年,我市農業發展雖取得了較好成績,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裝備檔次不高,抗御自然災害、化解生產風險能力偏弱;二是科技對農業支撐力度不夠、成果轉化不強,推廣應用最后一公里瓶頸依然存在;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農助農能力不強,與農民利益聯結不緊,自身運作還不夠規范;四是農業質量效益不高,產品多而不優,名特優農產品較少,無法滿足快速升級的消費需求;五是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不多,創意休閑農業發展仍然滯后。
三、下半年工作舉措
為進一步提升江陰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保持農業經濟發展平穩運行,下半年,我們將繼續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效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繼續科學規劃布局,引導項目資金、先進科技、農業主體等現代農業要素向園區集聚。推進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建設鋼架大棚、玻璃溫室等設施,應用微噴灌、溫濕調控設備等自動化設備,發展設施農業、立體農業、無土栽培、節水灌溉,努力提高土地綜合產出率,努力確保農業產值和增加值保持穩定增長趨勢。落實農業設施用地政策,進一步完善好育秧、烘干、機具庫棚、有機肥積造等配套設施,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3000畝,設施漁業面積2500畝,加快推進華士華西、徐霞客北渚、祝塘聯業、周莊長南等四個優質食味稻米全產業鏈基地建設、深化推進澄東、澄南、城郊、徐霞客4個省級“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設。至年底,農業園區化率達到48%,適度規模經營比例提高至87%?!?/span>
二是大力推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加快構建政策支持體系,持續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應市場能力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融合發展,培育多元化農業服務主體,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重點培育50—100畝左右的適度規模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400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100個的年度任務。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機制,進一步完善訂單帶動、利潤返還、股份合作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無錫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內達到26家。
三是大力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快形成以璜土葡萄、金顧山水蜜桃為代表的一批市場知名度高、叫得響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加快培育華西村、徐霞客、長壽、聯業、丹榴等優質食味稻米品牌。組織20家以上農業企業,30多種農產品參加省農洽會、上海農博會、無錫農博會等各級各類農業展覽展銷活動。加快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及地理標志農產品開發,全年新增“三品”認證30個,“三品”產量占比達到49%,蔬菜、水(畜)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確保98%以上。
四是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深入實施農業“263”專項行動,深化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確保完成年度關停小散養殖場目標任務。加快發展“豬-沼-果”等循環農業模式,積極參與無錫美麗牧場創建,力爭創成2-3家,培育建設3-5家;加快發展青蝦、鰣魚等特色高效養殖品種,加強池塘工業化養殖和稻魚共生綜合種養模式推廣應用,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圍繞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省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建設,全面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全量處理循環利用、社會化服務支持、清潔化生產、農田生態系統修復保護五大重點工程,大力推廣應用新型種養模式和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技術,持續推進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秸稈、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6%以上。以省級生態循環農業智能監控項目示范試點建設,推進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管理平臺建設。大力推進林業“三化”建設和生態濕地保護創建,推進南閘丁果湖濕地公園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五是大力提升農業全產業鏈價值。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精深加工、營銷服務、休閑觀光等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政策落實,積極探索農業嘉年華、休閑農業特色村鎮、田園綜合體等創建,依托特色種植、生態濕地、生態林地、動物養殖、精品漁業等農業資源,圍繞旅游業“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促進農旅結合、林旅結合、漁旅結合,加快培育一批休閑農業(林業、漁業)示范園區和景點。加強宣傳推介,著力打造休閑農業精品,積極創建產業特色鮮明、鄉土文化濃郁的農業特色小鎮、主題創意農園和美麗鄉村,重點推進南閘千禧玫瑰園休閑農業觀光示范基地建設,重點引導璜土葡萄風情小鎮、顧山紅豆百花園、南閘獅山湖、長涇葉飛園藝、云亭花卉小鎮建設。
六是大力培育農業增效新動能。加快“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技術等全方位滲透到農業中,推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形成基于互聯網的產業鏈分工與合作,用“互聯網+”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抓實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新建益農信息社95家,總數達到200家,實現全市行政村全覆蓋。大力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專題培訓,多方培育“廣電薈所”、蘇寧易購中華(江陰)特色館兩個江陰農業電商平臺,依靠互聯網+,實現農產品前端、中端、后端各個環節的提升。
七是大力抓好制度執行守底線。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學習貫徹黨內“兩項法規”,加強黨紀監督和紀律審查,切實抓好黨員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機制和民主生活會、重大事項報告、廉政談話等制度。持之以恒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深入開展大走訪活動和深化惠農政策落實專項整治行動。時刻樹牢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堅持不懈抓好抓實農業各領域安全工作。牢記“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要求,尤其在高溫、臺風多發的夏季,更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農業方面,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設施農業農藥管理等領域;林業方面,包括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等領域;畜禽方面,包括動物疫病防控、屠宰管理等領域;漁業方面,包括臺風歸港、魚塘用電等領域;機關方面,包括實驗室、防盜防電防火等領域。要全面組織各條線安全生產大檢查,凡是發現的問題,都要明確時限、整改到位。